创造、创新、创业

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人才培养

武汉大学赴上海聚焦节能减排——垃圾发电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实践团队实践日志1

分类:院内新闻 作者:学生会新闻部徐艳 来源: 时间:2009-09-02 访问量:

实践日志

作者--刘俏

我是一个文科生,但是却跟着一群理科生“披荆斩棘”跑到上海来做社会实践,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很值得纪念的经历。之所以选择加入这个团队,是因为这个课题很有意义——垃圾发电——而我作为一名文科生,在这个团队中能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新闻记事。

其实,整个实践过程并不是特别顺利,我们搭错过车,坐过了站,甚至还被一些受访单位拒绝,但是几天的社会实践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这些困难,而是当我第一次看到上海3000—4000吨的垃圾堆放于我面前的那份震惊。那堆成小山似的垃圾,那留着水的垃圾,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浪费与已经到达边缘承受力的地球环境。

上海御桥垃圾发电厂是我们这次第一站调查工厂,在前去的一千米路途中我们就已经闻到了浓浓的垃圾味道,而地面也因为垃圾水长年累月的腐蚀变成了黑色。来到工厂里面,我们首先观看了电厂模型,大致了解垃圾处理与发电的流程。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垃圾处理的指挥控制室,就是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真真切切的垃圾堆。垃圾堆中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有,即使隔着两层厚厚的玻璃它的味道也能传到工作间里。这里的工作人员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在他们面前是很系统的数据整理(因为我是文科生,所以看不懂数据)和指挥工具。因为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是不能没有人看管的,所以即使在中午吃饭的时间他们都是在这个工作间度过的。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与御桥发电厂的工作人员简单进行了一些交流。虽然听不太懂他们嘴里说的专业术语,但是还是对“垃圾”这个我们平常习以为常的东西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问题就是谈到垃圾分类。可以说,垃圾分类在我们中国基本上是等同于不存在的,虽然现在大小城市路边会摆放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个垃圾箱,但是大多数这些垃圾箱都是形同虚设,人们仍旧是盲目的投放垃圾,并未有分类的意识。相反,我们的邻国日本就做得很好,他们的垃圾分类真的可以用精益求精来形容,细小到瓶盖与瓶身都要分开处理。这并不一定代表日本国民的素质比我国高,这其实是养成的一个习性,我只是想强调如今地球环境堪忧堪虑,我们应该寻找可行的方法来改变现在的局面,更多的为我们这个社会做点贡献,为这个地球做点贡献。

在参观回来的途中,我看到了路边随地置放的垃圾,内心一阵感慨。亲爱的同胞们,让我们珍惜垃圾吧,变废为宝,我们拥有的资源会是双倍!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