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创新、创业

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科学研究

雪灾后再议特高压等重大能源问题

分类:院内新闻 作者:xyq 来源: 时间:2009-04-01 访问量:

编者按:《学习时报》近期刊登杨名舟对冰雪灾害后能源电力事故的反思,他对于电力改革、电力发展思路、能源电力结构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个全面反思,本网应读者要求特转载本文,供大家研究探讨。

暴雪覆冰灾害后——电力工业发展的反思

今年元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和东部大部分地区遭遇大雪、暴雪、覆冰凝雪等极端恶劣气候的袭击,加致电煤短缺,导致全国17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华中、华东、南方部分线路因覆冰出现突出灾情,灾害猝来,应对无措。造成贵州500千伏电网基本瘫痪,华中、华东电网几十条500千伏线路倒塔、倒杆、解列和停运,最大电力缺口接近4000万千瓦,截至2月12日,全国因灾停运线路共35968条,停运变电站1731座,110千伏至500千伏线路倒塔8709基。停电给铁路、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影响,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其实,去年入冬以来,全国火电厂存煤已经持续下降,截至1月25日,全国电煤库存仅为2142万吨,不足正常存煤的一半。煤价上涨、运力不足,停机增多,各大电厂纷纷告急,亏损严重。加之水电受枯水影响,出力不足,长江水位持续偏低,川渝、湖南等南方地区又遭遇50年一遇的旱情,电力供应已潜藏危机。电煤库存不足和下降影响火电出力,恶劣气候影响电网供电。这次灾难性停电事故覆盖面之广、停电时间之长,危害之重,是世界电力工业史上没有的,其中电力、铁路、交通、供水一团乱麻,天灾及政策层面问题交织,各部门间职责不清、有关综合管理部门管理能力的软肋凸显,已经到了必须总结经验教训,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反思一:电网发展思路与特高压建设问题

这次大面积、灾难性的电网停电事故,“坚强的国家电网”脆弱得不堪一击,关键问题源于电网发展思路的混乱。

一是电网发展缺乏战略思想。为了实现跨区交易而设计和制造跨区交易,为了强化垄断推行全国大联网。不是基于调峰的需要,重复把水电资源省的电送出去,又从一次能源省进口煤炭,浪费大量的土地、电网投资和运力。

二是一味强调大电网、大机组、高电压,电网设计对覆冰凝雪灾害认识不足,缺乏应对灾难的措施。国际电网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电网并非越大越好,也并非电压越高越强,关键在于能否保证安全稳定、质优价廉的输配电力。

三是强推特高压电网。根据中国电网实际和国外电网发展经验,当前最急迫的是要完善500千伏输电网和解决好220千伏及以下的配电网及终端用户的供电问题,但在目前500千伏、220千伏输、配电网都稳不住的情况下,却为强化垄断,强推一张覆盖全国的交、直流特高压同步电网,将有限的宝贵资金浪费在特高压建设上,本末倒置。2006年,晋东南至湖北荆门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电网以试验工程名义上马,誓言要在今年商业化运营;2007年,云南小湾至广东和溪洛渡至上海的两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电网在试验都未进行的情况下冒险开工建设。特高压电网是在一片反对声中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和逆风上马的。姑且不论其在体制、技术、环境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和危机,仅在电网网架和线路覆冰凝雪的安全问题上就无法解决。这次灾难中,110千伏及以上输、配电网共倒塔8709基,据考察500千伏铁塔高40-50米,重5吨,特高压铁塔一般高达70米,重10吨,相当一幢20-30层的高楼,过江铁塔高140米,每个铁塔重70吨钢材,强度大、承载重、安全系数要求特别高;500千伏线路分3相,每相4分列,即4根导线,一条线路共12根导线,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是8分列,一条线路共24根导线,且电压越高,塔距越长,承载拉力更大,覆冰问题怎么解决?安全问题怎么解决?电网覆冰因气候原因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和我国东部,大都在大电网骨干枢纽区域和经济发达地区,频率高,破坏大,抢修难。建国以来,湖北在1953年、1957年、1988年、2005年和今年一共发生5次大的覆冰灾害,大约10多年发生一次,1953年、1957年导线覆冰达40毫米,只是因为当时电网规模和国家经济总量不大,未能形成今年这么严重的影响而已。随着全球变暖现象带来的极端气候的增加,覆冰凝雪灾害的频率将会增大。目前我国已形成这么大的全国大电网,一旦特高压电网发生覆冰倒塔事故将导致全国电网崩溃的大灾难,后果将不可收拾。

建议在统筹我国500千伏电网的发展空间和铁道运输线发展能力的基础上,确定我国西部能源东送的基本国策,采取输煤和输电相结合的方式,煤电并举,科学地制定我国的电网发展战略思路和规划。同时,下决心推动输配分开,实现电源结构多元化、输电线路区域化、配电体制地方化。

郑重建议从安全和子孙后代的福祉的高度出发,尊重实事求是的原则,抓紧重新研究山西长治-湖北荆门的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电网项目的上、下问题,撤销这项危害电网安全和祸国殃民的所谓试验建设工程,对直流特高压的抗覆冰凝雪问题也要慎重研究和论证,建议采用巴西运行比较成熟的±600千伏直流第三代特高压电网技术风险较小,相对安全可靠。交、直流特高压电网投资巨大,风险大,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还来得及研究和决策,不然悔之晚矣。

电网的恢复重建也要实事求是,严格按标准重建,经得起覆冰凝雪、暴雨、台风的袭击,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倒塔的原因,倒的是直线塔?是转角塔?是标准问题?是材质问题?是不可抗力?还是豆腐渣工程,避免因抓进度、抢工程造成以后重吃灾害的二遍苦。更重要的是不能违背经济性原则,完全依靠增加投资来提高标准,要从技术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改进电网50多年来一直使用的原始的抗覆冰凝雪方式,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反思二: 电厂的发展速度问题

自2002年缺电以来,国家有关决策部门一味追求装机容量,装机连续两年超过一亿千瓦,这一古今中外没有的发展速度隐藏着深刻的危机。2007年底全国装机达7.1亿千瓦,但截止2008年元月,全国高峰负荷只有4.1亿千瓦,排除25%的检修备用容量,电力生产能力已有近2亿千瓦的富裕和浪费,目前全国火电厂发电利用小时普遍下降,成为资源配置的巨大漏洞。十一五期间,还要新增2亿千瓦的装机,总装机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将有近4-5亿千瓦的生产力浪费和闲置,这要损害多少综合国力!其中的还贷问题,发电成本问题,电力无序发展引发的市场混乱问题,预示着潜伏的能源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重大风险啊!必须下大决心扭转电源发展速度失控问题,避免更大失误。

建议加强行政许可与决策的监督。有关决策部门应该在每年向人大的工作报告中,汇报年度核准的重大能源及发电项目的数量和在建规模,特别是核准的原则、依据和效果。对于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和损失,应承担法律责任。

反思三:电、煤的价格改革问题

今年的电网灾难性事故属时段性的事故,很快会得到恢复和解决,但是电煤问题是属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体制层面的大问题,解决起来将更为艰巨。多年来,国家有关决策部门推动的市场化煤价和政府管制电价的所谓煤电联动,本质上存在矛盾和缺陷,是自欺欺人的误导社会的神话。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比市场更聪明,习惯于完全控制价格的手段,或临时性的价格管制措施,而不是依靠企业效率推动经济良性发展。无论是电力企业还是煤炭企业,生产成本关系企业成败,企业利润是生产者的责任,当生产成本超过效率产出的时候,企业无法维持扩大再生产,只能用脚投票。这次电煤的供应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得到解决的,只是一种应急措施,不是一个常态机制,其中的交易与价格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化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出路。

关于电力价格的上涨问题,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电网利润丰厚,大多数电厂普遍亏损,且电网利润不均衡。广东一个省的电网利润即达142亿元,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24个省仅471亿元。

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价格疲软的关头即是价格改革的最好时候。建议国家抓紧研究建立煤炭的储备机制和期货市场机制,建立2-3个集中的煤炭交易市场,确保电煤正常交易和及时运输;其次,加强煤炭行业的政府监管。煤炭是战略资源,要设置市场特许准入和资源税门槛,中央要上收煤炭行业的监管权限,抓紧解决小煤矿监管权集中在县级的问题;第三,加快煤、电价格改革步伐。煤炭作为重要的资源性产品,应该反映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加快与国际煤炭市场的接轨,保障煤炭价格的合理水平,避免每年冬春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运动”式的煤价博弈,以抒解多年来纠缠不清电、煤的价格问题。第四,积极稳妥地调整电力价格。在尊重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参考国际电力比价基础上,对电网利润进行严格的成本审计,在电力行业内均摊利润,再十分谨慎地调整电力价格,防止因结构性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反思四:用行政手段推行节能减排问题

节能减排关系子孙后代的福祉,也是我国的国际责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但是,用行政手段解决一切问题,往往适得其反。2007年,有关综合部门打着节能减排的大旗,讲指标、一刀切,大搞形式主义,不顾中国国情,要在“十一五”期间强制关停5千万千瓦小机组,特别是上大压小,压到关停20万机组,采取炸毁的关停方式,连2002年大缺电时新建和改造且还贷任务很重的小电厂也要全部炸掉。而在这次灾害中,恰恰是还没有来得及炸毁的电厂在紧急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际上,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大机组在不能满负荷运行时,其能耗和排污比小机组更为严重。

其次是运用行政手段推行节能调度。有关老专家愤怒地说,简直是一帮外行在胡闹,调度怎么只满足节能一个指标?只有经济调度才是最大的节能。

实践证明,用传统的计划经济手段解决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问题,破坏了电力改革厂网分开的成果和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伤害了国家元气,使宏观调控的结果大大偏离预期目标。

痛定思痛,建议国家一方面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采取坚决的关停措施,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和培育节能市场,通过税收、价格、技术、融资以及进出口政策,创造盈利性的商务模式,鼓励投资者把资金投向节能领域,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采取政策激励、经济调度、法律保障等多元化方式推进节能减排。对需淘汰的小机组,采取分区、分省、分机组进行排序,分步解决的方式,而且,停运不一定非得炸毁,地处英国泰晤士河畔繁华闹市区的小电厂工业遗址即是最好的例证。

反思五:能源管理体制问题

电网与电源发展问题、电煤问题、价格问题、运输问题,归根到底是体制问题。这次重大灾害,各部门束手无策,没有一个政府部门能承担起统筹协调的责任。这次灾害的沉重已经证明不是单纯的电力管理问题,而是整个能源的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大问题。市场经济规律强迫我们站在大能源的战略角度上来思考能源的发展和体制问题,能源平衡不仅在于二次能源(电)的整合,更重要的是一次、二次能源的大整合,空有强大的装机,电网落后无法发挥效益,一次能源供应不上就会发生混乱。基于此,任何从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出发反对成立大能源部的观点都是十分错误的,任何不对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负责的行政审批都是十分错误的。

成立能源部,关键理顺国家能源行政管理的职能。组建能源部不是给企业再设立一个婆婆,不能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源部的主要职能应该是:制定能源战略、规划和政策,调控能源总量平衡,维护能源市场秩序,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推行能源节约,进行国际能源合作,管理能源信息的统计发布及预测预警,支持能源技术进步等。

有关专家认为,没有大思路、没有大胸怀和大远见是不行的,如果国家不放弃弥缝补罅、裱糊旧体制的方略,如果有关综合决策部门仍然牢牢地掌握着项目审批权、价格审批权不放,能源部成立没有意义,如果仍然按行政捏合方式组建,不转换用人机制,能源部是决没有希望的。不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还是行政强势,市场是建立不起来的,不建立一个相互联系、互为支撑、关系清晰、相互协调、反应灵活、应对裕如、调控有力的坚强的能源市场体系,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

建议下决心屏弃旧制,组建一个全新的适应市场化改革的现代化的能源管理体制,实现历史性大变革和大跨越,从根本上处理和理顺几十年来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权责纠缠不清、纷争不已的沉重的体制老账,为后几十年奠定一个高效的现代化的体制框架和基础。

来源:学习时报

Baidu
sogou